草久影院,99久久免费无码A级毛片,婷停六月天在线观看,亚洲欧洲小视频

首頁 》  論文發(fā)表 》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誤區(qū)分析及改進策略 返回上一頁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誤區(qū)分析及改進策略

發(fā)布時間:2020-12-24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誤區(qū)分析及改進策略

?顧琴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教會學生利用文字處理工具、電子報表、網絡瀏覽器來獲取、加工、管理與表達信息,本文先揭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誤區(qū),進而提出解決策略,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誤區(qū) 改進策略

一、引言

眾所周知,我們的基礎教育一直強調在普遍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下進行因材施教,信息技術課程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十分廣泛,包含了當前社會廣泛使用的各種大眾化信息系統(tǒng)的使用與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社會公眾經常遇到的共同問題,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教會學生利用文字處理工具、電子報表、網絡瀏覽器來獲取、加工、管理與表達信息,知道和了解計算機硬件的基本構成等,使他們具備馳騁于信息社會所必要的能力,即信息素養(yǎng)。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很大作用,然而,從目前來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走進了一系列誤區(qū),這不利于其功能的有效發(fā)揮。本文先揭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誤區(qū),進而提出解決策略,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誤區(qū)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誤區(qū)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采取“一刀切”教學

學生在入學之前的先備知識存在一定差別,接受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也各有不同。有的學生的初中是在農村讀的,平時很少甚至沒有接觸過電腦;而有的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比較多,這就導致學生的電腦水平不盡相同。然而,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忽視了這一點,對全班學生采取一樣的教學進度,從而導致基礎差的學生學得更差,而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學內容沒有與時俱進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知識容量迅速增多,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的。從長遠來看,信息技術不僅是學生必須接受的課程,更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所以,學校要培養(yǎng)學生對不斷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促使學生具有長遠發(fā)展的眼光,這是時代和社會進步共同的要求,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信息時代公民的要求。然而,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依舊比較落后,沒有與時俱進,教師對學生傳授的知識亟需更新,這樣才能使學生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

3、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目前,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的主體性被極端忽視,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記筆記,而教師所講授的信息技術知識對于學生太抽象,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長此以往,學生就喪失了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而且不會的知識越積越多,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三、如何改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1、關注基礎水平和認知特點差異,鼓勵個性化發(fā)展

學生的基礎水平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信息技術基礎,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性發(fā)展要求出發(fā),采取有力的手段,靈活組織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設置多級學習目標,讓不同水平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內容;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自我探索空間,激發(fā)他們積極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尋求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補課,讓他們逐步趕上學習進度,增強學習自信心。對于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對他們提高一點的要求,讓他們在“吃得飽”的情況下還要“吃得好”。

2、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發(fā)展的適應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信息技術是不斷變化的,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給學生所有的知識是不現(xiàn)實的,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具有遷移意義的知識,讓他們在走出校門后也能學會使用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總結和歸納不同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以及解決不同問題之間的共通之處,并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他們進行自主探索,完成對新工具和新任務的開發(fā),從而培養(yǎng)起終身適用的能力。

3、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雙邊過程。教師要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為此,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定的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分析,讓他們提出盡可能多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與策略,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自己對自己的答案進行評價,以此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從而增強對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信息技術的適應能力。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信息技術理論積極用于實踐,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知識才不會遺忘,終身受用。

四、結語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能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于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存在的教學誤區(qū),必須積極改進。高中學校要重視這門課程的地位,信息技術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特點來進行授課,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會在積極思考中學有所獲、學有所成,為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參考文獻:

[1] 周繼宏,陳瑞森. 高中信息技術課應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J]. 西江教育論叢, 2003,(03) .

[2] 辛艷紅. 高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的幾種方法[J]. 寧夏教育科研, 2007,(01) .

[3] 閆彩萍. 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上好高中信息技術課[J]. 山西電教, 2009,(03) .

[4] 胡恒峰. 新課改環(huán)境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構建[J]. 浙江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08,(01) .

[5] 祝智庭.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實施中的變數與對策[J]. 異步教學研究, 2004,(05).

(本文發(fā)表于《內蒙古教育》2013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