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行署接辦海門中學回顧
????????????????? ?沈斌 俞茂林 黃士沖
1949年1月,東南行署管轄的海門、啟東兩縣敵占區(qū)相繼解放,為接辦國民黨縣立海門中學(以下簡稱老海中)和國民黨縣啟東中學,東南行署決定“東南縣立東南中學”一分為三:一部分接辦老海中,一部分接辦老啟中,一部分留在東南中學原地。
參加接管縣立海門中學,合并私立海門中學的有東南中學校長成子祥、東南中學黨支部書記、總務主任朱建章、東南中學班主任老師陳象新、沈斌、彭迪穎(因病未到職,后留東南中學),以及東南中學在校學生71名。
1949年元宵節(jié)前,東南屮學先派總務主任朱建章去老海中接管籌辦,陳象新老師在南通專區(qū)開會,元宵節(jié)后的第二天早晨從南通徒步行至傍晚抵達海門老海中報到。在成子祥校長領導下學生分三批到達老海中。
一、接管校產(chǎn)、校具
原國民黨辦的縣立海門中學,雖有一定規(guī)模的教室、宿舍和附屬設施,但門窗損壞,沒有一塊完整的玻璃;運動器具、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等蕩然無存;課桌椅殘缺不全,地面坑坑洼洼,是一個破爛攤子。為此,師生中開展了勞動建校活動。部分課桌椅從東南中學運來,許多學生自己動手修理損壞的門窗、課桌椅。宿舍到教室之間,筑起了由兩根石條平行延伸的50多米長的石條路,雨天可以通行。清理學校四周的雜草垃圾,種上樹木,開辟菜圃,種植蔬菜,這樣既綠化了環(huán)境,又改善了師生的伙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幾百名師生能正常上課,秩序井然。
二、進行徹底重組
縣立海門中學原校長茅靄廷、私立海門中學原校長蔡蔭恩及部分教師、學生先后離開海門。建立學校新的領導班子已成為首要任務,在校長成子祥的領導下,建立了由師生代表組成的校務委員會,下設教導、總務兩個處,教導主任由留用教師方際云擔任,總務主任由朱建章兼任。兩個處下面配備教務、文印、會計等人員,處理日常工作。
建立了學校黨支部,書記朱建章。黨支部認真貫徹黨對知識分子團結、教育、改造的政策,除東南中學過來的教師外,大部分是留用的原老海中和私立海中的教師。使他們獲得了充分的信任,積極性得到了調(diào)動。方際云兼化學課,姜子敬兼英語、歷史,陸子猷高中數(shù)學、邵志沖高中物理、蔡錫純高中化學,沈云鶴、王子丹高中語文。還有管劍閣、郁振康、施步康、王德賢、袁勁、陶秀文、劉振先等。教師數(shù)量不足,還在社會上聘用了宋問洫、單子明、徐集西等來校任教。可以說,初創(chuàng)時期的海門中學從學校領導到教師,這套班子是強大的。
同時,加強黨支部的自身建設,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壯大黨的隊伍。1949年5月舉行新黨員入黨儀式,原東南中學學生黃士沖、邢旭達宣誓入黨,后又有多名學生入黨,其中一位是茅鎮(zhèn)街道的陸仁同學(其父是做裁縫的貧民),在學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建立學生自治組織。1949年三四月份,在學生中通過民主選舉,建立學生會組織,經(jīng)過較為激烈的競選活動,高二學生、原茅鎮(zhèn)地下黨員殷祖安任學生會主席,陳天平、顧士云、俞茂林、黃士沖等東中來的學生進入學生會組織班子。在學生會的領導下,各項活動搞得轟轟烈烈,熱氣騰騰。各班也相繼民主選舉班委、班長。初中部的大部分班級,都由原東中學生擔任班長、班委。1949年6月,以海中學生會為核心,召開縣市錫類、能仁、海中三校中學生代表大會,通過章程,選舉產(chǎn)生海門縣中學生聯(lián)合會,使縣市中學生緊密地團結在一起。
建立學校團組織。1949年5月20日至29日,縣團工委在茅鎮(zhèn)天主堂舉辦團訓班,海門中學派出學生中的共產(chǎn)黨員俞茂林、顧士云等參加學習,并成為首批團員,他們回校后成立學校團支部,在各班物色和培養(yǎng)積極分子,發(fā)展一批團員,不久學校成立團總支部,各班成立分支部,使學生中的先進分子得到培養(yǎng)教育,發(fā)揮積極作用。他們中的不少人后來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組織。
在學生中開展評比競賽活動。學校及各班級在期末評選學習、工作、勞動模范,三類模范中再分頭、二、三等。1949年7月全校評出的頭等學習棋范黃士沖、工作模范俞茂林、勞動模范顧士云,都是原東南中學過來的學生黨員干部。通過評選,形成你迫我趕、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
三、加強思想教育
解放初期,來自三個學校和原失學在家的學生,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并不一致。有的認為國家大勢未定,國民黨會卷土重來;有的認為共產(chǎn)黨領導只注重搞活動,學不到文化知識;有的自以為清高,看不起貧困學生;有的不認真學習,生活自由散慢,學習目的不明確等……,面臨新的形勢,學校行政和黨支部對學生加強形勢教育、學習動機教育和愛黨、愛國教育,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主要通過課堂教育和社團活動如“創(chuàng)?!薄懊裰鬟x舉”“校慶”“國慶”等,樹立主人翁思想和革命人生觀。使學生很快地提高了思想覺悟,以適應形勢需要。學校還成立文藝演出隊,排演《血淚仇》、《王秀鸞》、《枯井沉冤》等劇目,在學校和下鄉(xiāng)演出,得到群眾好評。許多學生參加革命,走上工作崗位。如l949年4月,朱岑、倪圣、沙韻秋、沈星等先后經(jīng)蘇北軍區(qū)文訓大隊培訓后參加了工作,陳邦本等去蘇北軍區(qū)從事機要工作。邢旭達、沈蓮芳等在蘇北工農(nóng)青干校學習后參加了工作。1950年開展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運動。許多學生踴躍報名參軍參干,走上保衛(wèi)祖國和建設祖國的工作崗位,先后達數(shù)百人。
四、注重教學質量
學校以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為目的,合理設置課程,剔除公民課,設立政治課;教唱革命歌曲,活躍校園氣氛。許多課程的內(nèi)容作了增刪,以適應形勢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做到師生互動,克服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在成子祥、陳象新校長的堅強領導下,在方際云、姜子敬、陸子猷、邵志沖等一批高水平教師的教學引導下,在學生的自覺刻苦努力下,教學質量得到極大提高。原東中過來的10多位初三學生,因過去沒有學過平面幾何,不能隨班聽課,學校領導請蔡錫純老師進行專門補課,他樂意接受,采取速成教學法,啟發(fā)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討論,提倡學生敢于向教師提問,課堂教學活躍。經(jīng)過幾個星期的補習后,學生均能隨班聽課。學生學習自覺性很高,成績顯著。一次姜子敬老師教的外國歷史科目舉行考試,原東中學生黃士沖考了100分。姜老師感嘆地對黃士沖說,外國歷史有年代、有人物、有事件、離我們又遠,往往很枯燥,而你能一字不錯地答出來,真不容易。在1949年7月第一次期終考試時,原東中來的學生學習成績在班級、學校中均名列前茅,使許多學生嘆服。由于新海門中學一開始就樹立了優(yōu)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為后來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年大部分的初中畢業(yè)生能考上高中、簡師;最初的幾屆高中畢業(yè)生均以優(yōu)異成績考上高一級院校,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優(yōu)秀人才。因此新海門中學很快在社會上、在高等學校中贏得了很高的榮譽,這是必然的結果。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東南行署撤銷,分別成立海門縣和啟東縣。1949年6月,蘇北南通專區(qū)命名經(jīng)過改造的老海中為“南通區(qū)海門中學”,并任命成子祥為校長,朱建章為黨支部書記。同年10月成子祥調(diào)離學校,陳象新出任校長,在海中任職前后達34年之久。黨支部書記變動后,由沈斌繼任書記。至此,南通區(qū)海門中學在共產(chǎn)黨領導下步入新的復興時期。
(沈斌 俞茂林 黃士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