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海門中學二十年
——敬賀母校百年華誕
季金虎
??? 海門中學是我的母校,是我學習、工作過的地方。我這一生中,最寶貴的二十年是在海門中學度過的。在離開海門中學的日子里,不管是一帆風順還是屢遭挫折,母校都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只要一想起她,我就會豁然開朗,心中生長著智慧和力量。
??? 一九六一年九月,十四歲的我?guī)е喡男欣?,從一個偏遠、貧窮、荒涼的農(nóng)村來到海門中學。當時的招生規(guī)模很小,海門中學每個年級四軌,初中招二百名學生,高中則招一百八十名,而且面向海門、啟東、通州三縣招生。那時,能考上這所省屬重點中學,比起今天考重點大學來,可要難得多了。因此,盡管家貧如洗,父母親還是舉債把我送進了校門。我讀的是五年制大改班,六六年高中畢業(yè)時,正逢十年浩劫開始,之后是整整兩年的停課“鬧革命”。再之后,則如七年前那樣,又背起簡陋的行李,回到那個依然偏僻、依然貧窮的家鄉(xiāng)。所不同的是,七年前的那一腔希望早已灰飛煙滅,取代她的則是失落、迷惘、乃至絕望。
??? 但海門中學七年的求學生涯,卻為我奠定了一生發(fā)展的基礎(chǔ),這是我多年后方才覺悟到的。七年時間,對我影響最大,也最深的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學校嚴謹?shù)男oL、教風和學風。作為建國后首批確立的省屬重點中學,海門中學處處彰顯著可貴的一絲不茍的科學態(tài)度和對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學精神。學校有著嚴格的作息制度和教學紀律,德、智、體、美、勞、軍等各項教育、教學活動全面安排,有條不紊。譬如說勞動教育,那時的海門中學,擁有大片校田,每周半天的勞動課,可謂雷打不動。有時為著季節(jié)播收的需要,雖急風疾雨亦不能阻。勞動課上,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卷起衣袖高挽褲腿,春耕夏鋤,扛糞挑泥,什么都干,就象真正的農(nóng)民一樣。大食堂里碩大的冬瓜、南瓜,還有各種新鮮蔬菜,幾乎都產(chǎn)自校田。學校還十分重視學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那時的學生會和校團委都異常活躍,活動不僅豐富多彩,而且開展得有聲有色。記得我那時擔任校團委宣傳部長,并兼任??偩幘儯恢琳n余或周末,風風火火,忙得不亦樂乎,心里感到特別的充實。我之后的組織能力與工作水平,如果說還有一點點值得稱道的地方,那也得歸功于那時的鍛煉?,F(xiàn)在回想起這些,再用今天素質(zhì)教育的目光來衡量,實在堪稱楷模。老師們以校為家,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了高大的形象。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陶秀文、胡新、吳宗榮、范有超、陳公憲、管德誠、高乾德等老師講課時的風范。他們的教學風格雖然各不相同,但厚實的功底、嚴謹?shù)臉?gòu)思、生動的語言、良好的溝通則是共有的,我在心底里總把他們作為崇拜的偶像和學習的榜樣。正是在他們的精心教育下,我才擁有了比較扎實的知識基礎(chǔ)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思維、不斷進取的追求。一九七七年,經(jīng)歷了十年痛苦折磨,早過而立之年的我,為什么能跨進高校之門?其唯一原因,就在于母校給予我的良好教育。參加工作后,無論是在教師崗位還是在領(lǐng)導崗位,我都能堅持崇尚科學,力求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科學的精神做好工作,因此,不管遭遇多大困難,都能比較順利地克服,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盡了一份力,作了一點貢獻,究其原因,還是得益于母校的良好教育。如此母校,又怎能不使她哺育過的兒女們終生熱愛、魂牽夢繞呢?母校使我畢生難忘的第二個方面,是她那充滿愛心的人文精神。你來自農(nóng)村也好,來自城鎮(zhèn)也罷,你的家庭富裕也好,貧窮也罷,母??倳ㄩ_她博大的胸懷,一樣地給以溫暖,給以關(guān)懷。在那個喜歡折騰的年代,老百姓生活艱難,老師們雖然有一份薪水,但也過得并不舒心??伤麄儏s時刻關(guān)注著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你的鋼筆壞了,胡新老師會悄悄地塞給你一支嶄新的鋼筆;你缺了筆記本,盛蘭英老師會把筆記本送到你的手上。我亦屬家庭經(jīng)濟特別困難之列,盡管每月的生活費還不足三元,但家里依然難以負擔,而我又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要我主動申請助學金,實在難以張口。可每學期,班主任老師總會主動把申請表交給我,讓我填寫。正是靠著這為數(shù)不多但卻十分寶貴的助學金,我才支撐著完成了中學階段的學業(yè)。我還清楚地記得,一九六四年我參加中考,成績是全縣第一名,但由于家里實在困難,父母親只讓我填報了中專。暑期中一個酷熱的傍晚,我跟著父母親完成了一天的勞作,拖著一身疲憊回到家里,卻看到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正等候在門口:那是季作模老師!季老師曾在初一、初二任過我的班主任,并兼任語文老師。后來,季老師擔任了學校的共青團書記,不再教我們了,我與他的接觸也就很少。不曾想,季老師聽說我只填報了中專,竟冒著酷暑,騎自行車走了七十五華里,幾經(jīng)打聽摸到我家。一見面,季老師就拉著我父親的手,苦口婆心地勸我父親讓我繼續(xù)在海門中學讀高中。在他一個多小時的反復勸導下,要面子的父親終于松了口。那天,當季老師和我們一家坐在土場上喝著稀薄的玉米糊時,我望著西邊天際的那一抹落霞,心里涌起了無邊的美好,彌滿著陣陣暖意。母校的老師們正是這樣,用他們無私的愛,教會我們怎樣做人:學會去愛,熱愛他人,熱愛未來,熱愛生活。今天,季作模老師、胡新老師均已逝去,不少老師亦已暌違多年,但他們的美好形象,卻永遠活躍在我的記憶中。試問:擁有如此老師的母校,又怎能不使她哺育過的兒女們終生熱愛、魂牽夢繞呢?
??? 我再度回到母校,是在一九八二年的三月,正值校慶前夕。開始任語文教師,后來任副校長,再后來又任校長,直到一九九五年八月調(diào)離,共計十三年又五個月。這段時間,我不僅從不同的視角,以不同的心態(tài)深層次地閱讀了我的母校,而且作為海門中學教工大家庭中的一員,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參與了母校的每一項建設(shè),親歷了她的每一步發(fā)展。海門中學不僅辦學歷史悠久,而且成果斐然,作為江蘇省老資格的重點中學,在省內(nèi)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全國亦有較高的知名度。特別是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海門中學以她卓越的辦學業(yè)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我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母校為什么能象一棵常青樹,長盛而不衰?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母校最可寶貴的東西是什么?是什么賦予了她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記得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海門中學有一位叫邱竹師的名師,他曾經(jīng)為海門中學撰寫過一副對聯(lián):“不弄玄虛,不翻花樣,辛苦干從頭,看有什么成績;也當徒弟,也算老師,呼應(yīng)成一氣,勉之這種精神”。我以為,這副對聯(lián)實乃經(jīng)典之作,因為它精辟地概括了海門中學在辦學實踐中彰顯出來的科學精神,體現(xiàn)了海門中學薪火相傳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這精神、這傳統(tǒng),正是海門中學的靈魂,正是海門中學旺盛不衰的生命力!結(jié)合在海門中學教育和管理的實踐,解讀這副對聯(lián),覺得有四個方面感受至深。對科學治教、科學治校的不懈追求,這是其一。教育首先是一門科學,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偽。作秀、擺花架子、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故弄玄虛,都不是科學。探索、研究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探索、研究教育教學規(guī)律,探索、研究辦學規(guī)律,嚴格按規(guī)律辦事,這是海門中學領(lǐng)導與教師的一貫追求。海門中學的作息制度、課時計劃都十分嚴格,不僅完全符合國家的有關(guān)要求,而且一經(jīng)公布,任何人都無權(quán)變動。我在海門中學工作時,素質(zhì)教育之倡導尚未如今天之如日中天,但海門中學在學校一系列制度制定中卻切切實實地保證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有所長”。學校設(shè)有科學節(jié)、藝術(shù)節(jié)、體育節(jié),每學期一次的學校運動會,教師、學生一起參與。勞動課是學校的必修課。學校還開設(shè)了各種選修課,以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長能力。此外,校內(nèi)外還活躍著各類興趣小組,周末活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絢麗多姿。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們十分重視夯實雙基,尤其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科學思維的鍛煉。因此,從海門中學出來的學生,無論是到高校還是到社會,都深受歡迎,因為這些學生不僅素質(zhì)優(yōu)、后勁足,而且有諸多方面的特長,發(fā)展的空間很大。對團結(jié)協(xié)作、教育民主的不懈追求,這是其二。海門中學十分重視引進名師、培養(yǎng)名師,在海門中學的歷史上,可謂是名師輩出,各領(lǐng)風騷。但海門中學更重視教師團隊建設(shè),強調(diào)團結(jié)協(xié)作,發(fā)揚團隊精神。學生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老師們的集體智慧。因此,海門中學始終堅持把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建設(shè)擺在突出位置,作為學校長抓不懈的重點工作。在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內(nèi)部,新、老教師師徒結(jié)對,既以老帶新,又以新促老,真正做到優(yōu)勢互補,民主執(zhí)教。老師與學生之間,既強調(diào)“師道尊嚴”,又強調(diào)教育民主,教學相長,充滿了平等和諧的氣氛。正是這種“呼應(yīng)成一氣”的團結(jié)協(xié)作與“也當徒弟,也算老師”的教育民主,才帶來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持續(xù)提高和教育質(zhì)量的全面攀升。對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不懈追求,這是其三。海門中學的老師深諳這樣一個道理: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而科學和藝術(shù)的發(fā)展都是永無止境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達到更高境界。因此,海門中學的老師們十分重視學習,也善于學習,努力從國內(nèi)外的成功經(jīng)驗中汲取營養(yǎng),并結(ji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探求新的方法、新的路子。記得我初到海門中學工作時,每周三晚上業(yè)務(wù)學習雷打不動,在個人自學的基礎(chǔ)上,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討,我當過學生,也當過老師。海門中學的老師們還十分重視科研,教育、教學研究十分活躍,課題研究成果非常豐富,每年都有相當數(shù)量的科研論文或?qū)Vl(fā)表。海門中學老師的學習與科研,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緊密結(jié)合教育、教學實際,堅持為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與效益服務(wù)。他們“不弄玄虛”,不與實踐相脫節(jié),因此不是為學習而學習,為科研而科研。二是注重創(chuàng)新,追求新理念、新技術(shù)、新方法,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推陳出新。因此,看上去“不翻花樣”,但“新”的東西卻在茁壯成長。對永不止步、不斷超越的不懈追求,這是其四。海中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在事業(yè)的追求上“貪得無厭”,即使為此付出全部心力,甚至犧牲自己的健康也在所不惜。他們深知,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教師必須加重負擔。為此,他們宵衣旰食、兢兢業(yè)業(yè)、精益求精、不知疲倦、毫無怨言地耕耘著、奉獻著?!俺赃M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對他們是最好的寫照。寫到這里,我會油然地對我所熟悉的那些老師們生出敬意。郁惠莊老師是我任語文教師時的語文教研組組長,他執(zhí)著的敬業(yè)精神,他對后輩教師的關(guān)心呵護,都是令人畢生難忘的。一九八六年,他身患絕癥,彌留之際念念不忘的還是他的課、他的學生。潘啟仁老師,一位出了名的嚴師,不管是盛夏還是嚴冬,你都會看到他在操場上為學生領(lǐng)跑的身影。此外,還有陸知軒老師、陳伯謙老師,等等,等等。正是這些可敬可愛的老師,以他們的汗水和智慧,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可圈可點的業(yè)績。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懈追求和無私奉獻,海門中學才有了光輝燦爛的昨天和今天。
??? 我離開海門中學又已有十六七個年頭,節(jié)假日回到海門,我總喜歡清晨去海門中學校園散步。徜徉在綠樹與鮮花叢中,佇立在載滿喜訊的電子屏幕前,呼吸著文氣盎然的新鮮空氣,我仿佛覺得自己忽然間年輕了許多。海門中學的校園是美麗的,美麗得很難以筆墨來形容。但在這美麗的校園中,最美的當然還是人,是海門中學年輕一代的師生。今天的海門中學,彌滿著盎然的朝氣,跳躍著鮮活的生命,新一代的海中人,正以他們的不懈追求、無私奉獻和卓越創(chuàng)造,召喚著海門中學更加美好的明天!
??? 這就是我記憶中的母校海門中學,我曾經(jīng)學習、工作過的地方。
??? 我曾經(jīng)擔任過諸多職務(wù),當人們以職務(wù)稱呼我的時候,我最感親切的是“季老師”,因為我曾經(jīng)是海門中學的老師!我最親愛的母校是海門中學,海門中學是我心中永遠的驕傲!
?
????????????????????????????????????? 寫于母校百年校慶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