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久影院,99久久免费无码A级毛片,婷停六月天在线观看,亚洲欧洲小视频

首頁 》  激情歲月(校園生活回憶篇) 》  故鄉(xiāng)情與磨菇云 返回上一頁

故鄉(xiāng)情與磨菇云

發(fā)布時間:2019-02-20

故鄉(xiāng)情與磨菇云

季廷安

??? 我離開海門已有半個世紀有余,但至今說著帶海門鄉(xiāng)音的普通話,心里時常惦記著母校與故鄉(xiāng)。

??? 1936年,我出生在海門縣新建鄉(xiāng)連東村,我祖輩世代為農,過著不勞動不得食的生活。我九歲上學,1949年春季插班考入海門中學初中一年級,由于經(jīng)濟原因,與同學合租民房,自帶粗糧、柴火、蔬菜,早、中、晚三餐吃麥粥飯,點蠟燭借光夜讀,住地距學校較遠,晚上自習只好在住地,尤其到夏天晚上有點煎熬,敞門吧,怕蛟子咬,又有鄰居小孩喧鬧,精神不好集中,影響學習,關門吧,不通風,在燭光下,實在悶熱難受,只好用盆涼水擦汗,不時灑水納涼。有時勉勵自己,今天的付出,總會有明天的收獲。所以,體現(xiàn)在行動上,能自覺地做到少睡早起,把可能用的時間都用到學習上,酷暑寒窗攻讀到1952年初中畢業(yè),那樣未進行升學考試保送進海中高一。高中三年級亦租民房,由于得到哥哥的經(jīng)濟幫助在學校用餐,這比初中條件好多了,1955年高中畢業(yè)。

  • 四年念了兩個大學

1955年,我考取了東北人民大學(現(xiàn)吉林大學),長春冬天冰天雪地,零下幾十度,室外一伸手就凍僵,母親為我準備了兩件棉大衣,生怕我凍壞了。真是“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確是終生難忘。

一個鋪蓋圈、一個柳條箱算是全部行囊,父親用獨輪車將我行囊推到青龍港,那時,青龍港還沒有建成碼頭,上輪船要先用小船劃到輪船邊才上輪船,我從小船爬上大輪船,只顧搬運行李,安頓好后才回頭望去,只見父親遠遠望著我進艙,輪船拉響了汽笛,慢慢開舵,父親仍在原地直至很遠,我看見一點人影,父親依然停在那個地方。

這是我第一次出遠門,過去連火車是什么樣都沒有見過,這次坐上從上海開往長春的迎新專列真好奇。過去從未見的事物一個接一個,也不好意思問人家,生怕別人笑話自己;從鄉(xiāng)下來的人真是少見多怪!所以,一路上有點像啞巴,只點頭示意,很少和人說話。同車人盡管語言表達有差異,但年青人互相謙讓、體貼,給我這個初次出行的人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吉林大學化學系注重培養(yǎng)手、腦兼?zhèn)涞幕瘜W人才。我剛跨進化學門檻時,政治運動開始了。1959年,“反右派運動的惡浪刮到了學校,鋪天蓋地的大字報打破了平靜有序的上課-實驗——上課——考試”的秩序。學校宣告:不能用考試沖擊運動。在這一訓令下,老師不講課了,學生不上課了,到處是看大字報的人群。我來自農村,并沒有什么大鳴大放的材料,大致因為農村孩子的純樸稟性,沒有卷入政治的漩渦。

大凡所有當權者在政治運動后需要做出政績以證明:政治變革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發(fā)展。學校組織學生搞科研,我被分配做塑料增塑劑——鄰苯二甲酸·二辛酯的合成,老師設計了合成流程,我做試驗。七弄八弄,競然合成了符合要求的產品,我很高興第一次獨立完成了經(jīng)老師確認的科研任務。我想這個結果與事后選派我到北京大學原子能系不無關系。1958年,我由吉林大學轉入北京大學原子能系。當時全民都在煉鋼,中國大地無處不在煉鋼,大城市也不列外。我們系有些不一樣,比煉鋼更為重要的是響應大辦原子能的號召(事后知道,這是毛主席提出的號召)。系里組建了若干課題組:海水中提取H2(氘)科研組、反應堆組、加速器組、從礦石中提取草酸鈾組。我參與了最后一個小組,不知道從哪里弄來的礦石,經(jīng)磨碎用酸浸取再經(jīng)轉化,最后得到草酸鈾。由于年青敢干,在一定程度上屬無知,工作中無視放射性對人體的危害的深淺。要求佩帶放射性防護用品操作,我們圖省事,移出手套箱操作放射性樣品。后來,聽了老師講課,才了解放射性的危害性、操作放射性樣品應具備的實驗室條件及防護要求等。回想起來,在參與科研工作時,未按放射性防護要求去做,真是無知與蠻干。正是在中關村這座不顯眼的大樓里,走出了像我這樣一批又一批原子能事業(yè)的科技人員。

二、從軍十年

我的從軍生涯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59年到1962年,任國防科委二屆科學參謀。那里,國防科委剛成立不久,處、局級領導基本上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職業(yè)軍人,文化程度相對不高,急需提高數(shù)、理、化水準,以適應領導軍事科技工作的需要。這2-3年間的業(yè)余時間,我基本都用在輔導領導們學習基礎數(shù)、理、化等文化課上。國防科委高層對中層干部急需提高科技知識是十分焦急的,不時組織軍事科技知識講座。有位在哈軍工學院執(zhí)教的前蘇聯(lián)核武器專家(當時蘇聯(lián)專家還未撤走)來科委講述“原子彈爆炸的核輻射效應”,不知是否由于翻譯的原因,參加聽講的不少人反應聽不懂。領導要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明原子彈爆炸后的各種效應,多數(shù)人反應聽明白了,得到了參與者的好評。事后,我寫過《原子彈爆炸原理》等軍事科普短文,發(fā)表在《八一》雜志上。

文本框:  第二階段從1963到1969年。1963年初,中央決策層做出加快核試驗準備工作的決定,客觀上需要各種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充實第一線,就在那時,我從科委下調到國防科委21研究所。該所是測試核武器威力的研究所。說實在的,能為打破核壟斷、擁有核威懾力量,為增強國家的國防實力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我感到無比榮幸和自豪。我的工作是測定部件燃燒的部分內容,這被內行評定為測量核威力最直接、最精確的方法。當時,研究所還在招待所內運轉,沒有分析測試的條件,所有工作中能在協(xié)作單位——中科院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

1964年10月16日第一次原子彈爆炸,1965年5月14日大氣層核試驗,1967年6月17日氫彈試驗。這些日子我永遠不會忘懷。首次核試驗帶有原理性試驗,外國媒體稱之為“洗澡盆式核裝置”(有貶低之意)。原子彈放置在塔上起炸。我們的任務在沿炸心周圍不同半徑設置放射性落下灰的自動收集器(收集到裂變產物和殘余物供分析化驗)。在零點(爆炸日期)前,我們已設置、檢驗、調試完收集器的自動計時及開啟動作,可以說已到萬無一失的程度。在這之前,給每個人配備好黑膠片及墨鏡,以便觀察核爆炸景象時安全防護。在戴好防護眼鏡的頃刻間出現(xiàn)了強烈閃光,一個巨大火球呈現(xiàn)在天空隨即聽到一陣咆哮怒吼的聲響,粗獷沉重就像暴風雨前一個蓄積已久的滾雷。接著,蔚藍的凈空出現(xiàn)了一朵壯觀的蘑菇云團,裹著空氣不斷滾動上升,強烈的氣流引起云團波動,不斷地搖晃著像天空中的巨龍,太美了!大神威了!我們處在長時間的興奮和激動之中。終于目睹了我們期望的一切。剛剛經(jīng)歷的一幕不僅證明了中國核科學家的智慧和能力,還證明了中國人的氣魄和膽識,無疑會激發(fā)全國人民的發(fā)奮圖強。零時后,我們在收集放射性塵埃收集器時,發(fā)現(xiàn)有的收集器被吹倒,有的蓋子關閉完好無損。看到在地面戈壁石子縫隙中,有像軸承一樣的錚亮鐵珠子,是鐵塔熔化蒸發(fā)后冷凝后散落于各處的。撿是撿不完的,只有暫存于戈壁原野了,說不定將來可能成為文物之類了。

1965年5月14日,大氣層核試驗較之第一次塔爆核試驗有諸多不一樣。首先,轟炸機要攜帶核彈在試驗場區(qū)上空對準靶心實施空中投彈,其次,要在一定高度引爆核彈,以及采集放射性塵埃的飛機穿越放射性云團等,這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實戰(zhàn)能力的試驗。我們的任務是對核爆炸產生的裂變產物進行分析化驗。在零時前,我們反復對模擬樣品進行演練,深入學習周恩來總理對核試驗工作的指示:“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wěn)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十六字方針,每個人都把這十六個字當作行動指南,認真貫徹落實到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把參試當作一次嚴肅的政治任務,看作組織對自己的信任與考驗。在工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流程,做到嚴格的要求,用嚴密的方法獲取可靠的結果。每種分析測試手段必須有二種以上的方法,亦即要有備份,做到“穩(wěn)妥可靠、萬無一失”的要求。對測試人員來說,放射性塵埃樣品的分析測試的結果與其他方法的測試結果吻合,就心滿意足了。這個大課題后來獲得了國家科技發(fā)明二等獎。

1967年6月17日,我國在羅布泊核試驗場進行了氫彈試驗,使我國先于法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1967年,“文革”動亂鬧得兇,但在軍隊受到控制,尤其像我們單位,有特殊任務的軍隊研究所還是較平靜的。我們的任務除了分析、測量裂變產物外,還要針對氫彈聚變反應的特點,增加新的內容。在零點前,我們晝夜不分,一遍又一遍地進行模擬樣品的試驗,研究分析測量樣品的重現(xiàn)性,提高精確度的要求,以使保證對實際樣品測定的可靠性。爆炸當力自然是保密的,但無論是預測還是實測結果,對分析測量人員知道“密”是遲早的事。但是,我們能做到“守口如瓶,機密重于生命”。氫彈爆炸的蘑菇云團體積大,放射性強度大,飛機采樣穿越放射性煙云,給飛行員帶來的風險增加。如果遲后采集放射性塵埃,又擔心采集放射性樣品量不夠,影響分析測量要求。為此,采取發(fā)射火箭彈采集放射性塵埃,實測結果證實了氫彈大當量爆炸。那天天氣特別晴朗,蔚藍晴空一望無際,是戈壁灘上難得的好天氣。早上八點,投彈飛機起飛,爬升后,徑直飛向東南方向,不久取樣飛機升空,大家紛紛議論觀看蘑菇云團的最佳方位。心情隨著時間推移緊張起來,等待零點時刻的到來。40分鐘后,我們聽到不斷的轟鳴聲,我們憑借直覺,氫彈試驗取得了成功!大家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心情,歡呼、跳躍、像孩子般沉浸在極度亢奮之中,久久不能平靜。后來才知道,計劃投彈飛機于8點20分投彈,由于飛行員心情太緊張,彈未投下,飛機盤旋一周,第二次脫鉤投下。如果飛機未能投下彈,飛機不能返回機場,因為飛機著落時沖擊與震動引發(fā)核彈爆炸,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三、當了五年工人

1969年底,組織上告訴我們夫婦:復員回海門老家。家里知道后來信說:生產隊已傳遍,有個不會種田的人要回來了,人們一猜就是我,要我千萬別同意回鄉(xiāng)。真是一封家書抵萬金,我們惦量家里擔心的份量。家里是富家,要是回家日后的麻煩可就大了。覺得向上反映個人要求無濟于事,只好靜觀別人的復員去向得以借鑒。春節(jié)過后,陸續(xù)得到信息,清華、北大畢業(yè)的戰(zhàn)友都到了北京安置。向領導反映了這一情況,領導見我們也只有這王要求,又都是在北京入伍,符合哪里來回哪里的復員政策,答應我們等待消息。在哪個時代,只要有個單位愿意接受我們就算萬幸了。

我們到北京電焊機廠當工人,試用期半年為二級工。過了試用期轉正三級工,足足拿了三年多的三級工工資后,我們恢復了大學生工資。在工廠,上班到,下班走,倒也很自在,自我戲言“上班出汗,下班休息,練就手藝,別無他求。這就是那個階段的真實情況。好長的五年啊,人生有多少個五年!事實上,我一直在為干用得上專業(yè)的工作而奔闖,這么一個合乎人之常情的要求,過了五年后才來臨。

四、環(huán)境保護二十余載

1975年初,調到北京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環(huán)境保護是屬于應用科學范疇的多學科領域,但環(huán)境保護究竟干些什么,當時還不是能說得很清楚的,包括環(huán)境保護范圍、內容、學科發(fā)展方向以及環(huán)境保護法律法規(guī)作用等。當時有個可笑的觀點:認為環(huán)境污染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是資本主義追求利潤的必然結果;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一切為人民,自然不會產生環(huán)境污染。這種奇談還見之于報端,這是在環(huán)境保護方面極左思想的表現(xiàn)。隨著“四人幫”的跨臺,還了環(huán)境問題的本來面目——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問題、環(huán)境保護是全球性的,其根源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過度索取導致自然界的報復。得到公認的全球性環(huán)境問題有:

1.溫室效應與氣候變暖。人類向大氣排放大量溫室氣體(CO2、CH4、COX等),造成地球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排放致冷劑(FCH)、破壞臭氧,使臭氣層變薄或出現(xiàn)空洞,導致地球表面紫外線增強,危害人類生命及生物生存。

3.酸雨?;剂先紵欧潘嵝詺怏w(CO2、SO2、NOx),形成酸雨使森林死亡、危害生物生存。我國酸雨的面積不斷擴大,長江以南各省均出現(xiàn)酸雨,并且酸雨的PH值變了,亦即酸化強度加劇,造成的損失逐年增加。

4.生物多樣性減少。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使生物物種、兩棲爬行類物種、野生生物物種等均以不同程度減少或瀕臨絕跡。許多生物在我們還沒有看到它們時,就已經(jīng)滅絕了。

5.水資源危機。缺水和水污染是所有國家的兩大問題,可供人類使用的水資源的量不會增加,水資源的供需之間矛盾日益突出。而生活與生產的污水未經(jīng)處理,直接排放,造成污染,進一步加劇水資源緊缺。全國480個城市中有300多個缺水。目前供水數(shù)量不足,水污染嚴重的趨勢沒有得到抑制,水利用率太低,不足30%。

6.海洋污染。百川歸海,人類生產和生活污水通過江河、湖泊匯集到大海中。其中有重金屬、放射性元素、石油、農藥等,致使許多魚類、貝類等海洋生物因受有毒物質污染而不能食用或引發(fā)生物鏈中毒事件。

7.城市環(huán)境問題。城市人口大量聚集、工業(yè)大量集中,城市水污染嚴重,超量開采地下水,又把污染水排向水系,致使污染與水荒雙重惡化。城市空氣質量下降,TSP、SO2、NOx、CO2濃度增加,能見度降低、城市被周圍垃圾場包圍、白色污染等導致城市大氣環(huán)境狀況日益惡化。

以上僅僅是人類面臨眾多環(huán)境問題中突出的幾個,還有許多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諸多問題。環(huán)境問題的出現(xiàn)有它發(fā)生、積累的過程,要緩解減少環(huán)境問題,自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可能要經(jīng)過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有所好轉。要了解一個區(qū)域,一個城市,一個地方的環(huán)境質量如何,首先對該地的環(huán)境質量進行評價,亦即對大氣、水污染、固體廢棄物、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等現(xiàn)狀以及發(fā)展趨勢作出描述與評估,提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huán)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以改善環(huán)境質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我參與《北京西郊環(huán)境質量評價》課題、《北京東南部化工區(qū)環(huán)境質量評價》課題、以及《北京市大氣污染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項目。我還從視膜技術分離,方面研究,著重解決水污染治理問題。我在環(huán)境保護的崗位上一直到退休。

??? (季廷安,男,海門人,1936年出生。1949~1955年海門中學學習。1955~1958年吉林大學化學系學習。1958年,轉入北京大學原子能系學習。1959年北京大學畢業(yè)并分配到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二局任科學參謀。后調到國防科委21研究所,參加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試驗。1969年復員,1975年調到北京環(huán)境保護研究所,從事環(huán)境評價工作中環(huán)境樣品的分析測試以及液膜分離技術等研究工作。先后發(fā)表科學論文及與人合作專著等十余篇。高級工程師,直至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