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母校
黃士沖
1949年春節(jié)剛過,我們就忙著趕到啟東海復鎮(zhèn)東南中學去了。由于當時既無電視、廣播,也無報刊雜志,許多信息不甚暢通。生活在偏僻的農(nóng)村的我們,很想知道一些新的形勢、新的消息。果不其然,一到學校就知道淮海戰(zhàn)役又取得勝利,北平和平解放在即。海門、啟東已全境解放,東南中學的師生將一分為二,初二年級學生及校長成子祥等主要領(lǐng)導力量,赴海門茅鎮(zhèn)接管海門中學。一部分初一學生及部分教師去啟東匯龍鎮(zhèn)接管啟東中學。后來獲悉有一部分學生及老師留在海復鎮(zhèn)原東南中學,繼續(xù)辦學,改稱為海門中學分校。
我們初中二年級十多位學生在學校只停留了一兩天。在一天清晨,冒著寒風,背著被包及衣物用品從海復鎮(zhèn)東南中學出發(fā),那天天空晴朗,一字長蛇陣行軍。當走到學校西邊大路時,在晨曦中顯露得更加雄偉壯麗,心情復雜和沉重?;赝焱甙讐Φ乃暮显?,真是依依不舍。親愛的母校——東南中學,我們就要離開您了。
步行一百二十里
這次長途行軍,要橫跨海啟大平原,從黃海之濱的海復鎮(zhèn)穿越中央鎮(zhèn)、聚星鎮(zhèn)、悅來鎮(zhèn)到達麒麟鎮(zhèn),投宿在東南中學學生周念芝家,步行80余華里,時值初春,陽光明媚,和風吹拂,萬物生機勃勃。學生們一路議論著、歌唱著、以喜悅的心情憧憬著未來。
第二天一早,又背起行李繼續(xù)向西前行,從麒麟鎮(zhèn)到常樂鎮(zhèn)又到了三廠,看到了海啟平原上的第一座大工廠三廠鐘樓,廠樓歷歷在目,真是心曠神怡。從三廠再往西,來到了通源鎮(zhèn),穿行小路,直達海門茅鎮(zhèn),已中午時分。進入老街來到海門縣立海門中學,師生們已在校門口熱情地歡迎著我們了。歷時一天半的行軍計120余華里。只有愉快的笑聲、歌聲,迎來了新的生活。據(jù)統(tǒng)計,先后從東南中學到達海門中學讀書的有70余人。海門縣城茅鎮(zhèn)的規(guī)模,非與農(nóng)村小集鎮(zhèn)可比??稍跀橙说慕y(tǒng)治下,市場并不繁榮,海門中學校舍(今海門師范駐地)十分破敗,容納數(shù)百人的教室、宿舍均為平房,特別是口字型的學生宿舍十分矮小,據(jù)說是抗日時期,仿照日式建筑的房子。門窗幾乎全被打壞,沒有完整的,校園內(nèi)一片荒涼,雜草叢生,亂磚石遍地。
勞動創(chuàng)校
學校行政領(lǐng)導和黨支部面對現(xiàn)實,勞動創(chuàng)校,第一個任務就是發(fā)動全校師生,用勞動改變學校面貌。在東南中學學生的帶頭影響下,大家動手,各盡所能,很快使全校面貌一新,從宿舍到教室,鋪了一條跑道,做到雨天不濕腳。亂石磚等集中在一起。學校周圍還植了不少樹苗。騰出室前室后的空地,種上蔬菜,以改善學生的伙食。有的學生心靈手巧,還用榔頭鐵釘,敲敲打打,使原來扭動不結(jié)實的課桌椅得到修理。學生們上的第一課就是勞動課,在勞動創(chuàng)校、建校中,學生們也得到了鍛煉提高。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勞動改變學校面貌,成為學生們的自覺行動,為此改變了新區(qū)學生中那種藐視和鄙視勞動的觀點。
參加社會活動
建校初期,百廢俱待興。學生們的思想亦比較混亂,江南尚未解放,人們擔心蔣介石是否還會打過來。那種變天思想尚未消除。于是在黨和政府的領(lǐng)導下,盡力組織學生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如慶祝海門解放大會,舉行游行活動,鎮(zhèn)壓反革命,參加公審大會。我與張克昌、徐堃、吳南星等學生還被臨時抽調(diào)到縣公檢法部門當書記員,以審理各種案件。
經(jīng)常組織學生聽時事政治形勢報告,這些報告一般均由縣委、縣政府的負責同志所作。印象最深的要算縣委宣傳部周寶瑞,他向?qū)W生作報告切中時弊,通俗易懂,不看稿子,隨口而談,一講就是三、四個小時。學生們聚精會神,十分愛聽。覺得知識新鮮,哲理清楚,比喻恰當,給人以深刻的影響,成為政治上的啟蒙老師。據(jù)后來有人說,周部長作報告,頭一天晚上寫好提綱,準備到12點鐘以后,所以第二天報告時能有如此好的效果。
學校還組織學生成立文娛宣傳隊,排演《黃秀鸞》、《枯井成怨》及蕩湖船等小節(jié)目,經(jīng)常去小集鎮(zhèn)演出,得到群眾好評,學生也得到鍛煉。
每逢五一、十一,召開全校、全縣體育運動會,一般均在海中操場舉行。學生們均參加,或作為運動員,或當服務員、裁判員。當時還沒有擴音器,校長陳象新是個天然的響喉嚨,擔當起司令員的任務,猶如高音喇叭,全操場都能聽到。有時也備一只鐵皮喇叭,以擴大聲音。
注重提高教學質(zhì)量
初創(chuàng)時期的海門中學,十分注重的校風和學風建設。老師隊伍很整齊,教學質(zhì)量很高,有許多名教師,而學生們尤其是東南中學過來的學生,學習自覺性特別高,都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上課認真聽,積極消化。很多趕上和超過了原縣立海門中學和私立海門、錫類中學轉(zhuǎn)來的學生。
新的海門中學,發(fā)揚老區(qū)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建立良好的校風和學風。春風化雨,老師認真,學生學得努力,學校還為東南中學過來的10多位初三學生補上幾何課,由茅錫純老師擔任,利用10多個課余時間很快補上,初次考試均達80分以上,我僅寫錯一個字,得到99分。語文老師單子明,上初三甲班的課很有威信,他有一個特點,批改卷子及作文,叫些同學到他辦公室面對面指導,效果很好。有一次語文考試后,我們幾個同學一起到他辦公室,要想批得嚴格一點,因為前幾門功課均得了高分。一面看下去均打了勾,全對,他再查看了一遍,并要幾位同學一起查,結(jié)果查不出問題,又得到100分。學校將這次考試成績?nèi)抗迹S士沖的得分全校最高,而且東南中學過來的初三、初二學生均在全班名列前茅。學校采取這一舉措,對解放后以教學為中心,恢復教學秩序,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對逐步形成積極上進的校風,有著重大的意義。
在整個高中學習階段,一直維持著這種認真、緊張、愉快的學習情緒。黃士沖對數(shù)學特別感到興趣,遇到名師陸祖龍(子猶)指點,更有長足進步。學習“范氏大代數(shù)”時,大小測驗數(shù)十次,均為100分,畢業(yè)成績報名單上都是滿分。有個習題賭博的忽然率,我將之改為“朝鮮戰(zhàn)爭”的忽然率,把練習本交給陸老師批閱。后來考卷上就用我的習題出了題,可見陸老師這種求新的精神。雖然在“三角學”、“解析幾何”課程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有時也會出錯,陸老師教“高級平面幾何學”時,曾有一次測試中有3個題,其中有一題是“黃金分割”。復習時,我不想看這一條,以為已有結(jié)論,何必再證明它。結(jié)果只得到67分,幸虧是一次,后來補了回來,最后總成績還是不錯。在高中畢業(yè)時得到總分第一,獲畢業(yè)證書第一號,這是我終身的榮譽。
學校還倡導學生在初高中階段要全面發(fā)展,不可偏廢,這是十分正確的。就我來說,我不僅數(shù)理化學得好,有興趣;同樣對文科也有興趣,名師姜子敬教外國史及英語,他教得很認真、很好。在考試中,我居然得到個100分。姜老師在發(fā)試卷時,驚奇地問:你怎么都能記得住,我說姜老師講得清楚。而外語則是我的短腿,在一次測驗時,全班都不理想,我也不例外,老師非常生氣,責令我們加緊復習,再復試一次,最后得到96分,還有個同學還比我多了2分。
高中時,語文教師沈云鶴,全班同學都很敬佩他,他的教學方法常常用啟發(fā)式,組織學生思考、議論、甚至爭論,使大家學得愉快。一次學寫章回小說時,他仔細地進行批改,應我之求,幫我起了個符合我特點的名字,他想了好幾天,我真是感謝他,他身體不好,經(jīng)濟比較困難,我班在同學們的商議下,為他暗地里縫制了一件棉袍,算作全班同學的心愿,也由此可見當時師生關(guān)系之真誠、融洽。
組織社團? 培養(yǎng)自治能力
1949年5月,縣舉辦團訓班,學校選派青年黨員和進步學生多名去參加?;匦:?,成立團支部,發(fā)展進步青年參加共青團(初叫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不久又建立團總支,各班成立支部。團組織是團結(jié)進步青年,在黨的領(lǐng)導下,樹立信念,培養(yǎng)進取精神,創(chuàng)立辦學風氣,起到重要作用。東南中學來海的學生,由于要求進步,學習成績優(yōu)良而提前入團,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學校還成立學生群眾組織學生會。1949年4月間,通過層層競選,第一屆海門中學學生會終于成立,我和俞茂林等幾位均為學生會成員。成立海門縣學生聯(lián)合會,海門中學學生會成為聯(lián)合會的骨干。以后出席蘇北學代會,均成為理事。使學生過上了生動的民主生活,在工作中也得到了鍛煉。
經(jīng)過東南中學及海門中學黨組織的教育與培養(yǎng),1949年5月,我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8月份經(jīng)組織批準參加了共青團。
1952年夏天,海門中學已經(jīng)完成了解放后的初創(chuàng)階段,工作是艱巨的,成績是輝煌的,正向著更成熟、更完備的方向邁進。此時,我和全班同學都受到母校的良好教育,完成高中學業(yè),滿意地考取了高一級學校。
至今,離開母校已近60年,一直懷念著母校。母校百年校慶之際,我們都感到無比的高興和驕傲,由衷地祝愿母校繁榮昌盛。(此文經(jīng)過俞茂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