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 成蘇寧
“我做了個夢,夢見我在禾下乘涼。”袁隆平院士認(rèn)真的說著,眼中是笑意滿滿,是活力四射。透過這張被稻香浸染的臉,我好像看到了在稻田里奔跑,欣喜恣意的少年。
我們常說少年氣是青春洋溢,是生機盎然,在朝晨的七八點里微笑,在午夜的十一二點里奮筆疾書??僧?dāng)少年容顏老,少年還能否再年少?
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少年氣絕不只是生命光陰的二三十歲,而是生命活力的永恒。回憶起袁隆平院士的年少故事,是那個貪吃鬧肚子,與國家隊失之交臂的游泳健手;是那個喜歡拉提琴,給心上人表白時的青澀模樣。風(fēng)吹拂他年輕的臉龐,少年氣如火如炬,在青春的年少里肆意蔓延。而光陰暮去,他仍是那個陶醉在提琴聲中,渲染著稻花香的少年,縱然多了深紋,多了時間的褶皺。
昭華不為少年留,可那又如何?年少是少年,如今仍是少年氣常在。
追溯光陰的記憶,1972年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發(fā)出,彼時的袁隆平已是不惑之年,光榮的環(huán)帶是“雜交水稻之父。”殊不知,榮耀的背后是如履薄冰。“批斗”進(jìn)行得轟轟烈烈,試驗田里的水稻一夜之間消失無蹤。袁隆平在井中找到僅剩的三株水稻,偷偷運到臭水溝邊種植。勇毅、決然是少年氣的最好寫真。大批斗的惡劣是科研的阻礙,可他一腔熱血,滿心悲憫。悲那滿地餓殍,誓與文革抗?fàn)幍降住?/span>
如果,沒有那一腔少年氣,也許便不會有家國永安、海晏河清。
如果當(dāng)年選飛行員的標(biāo)準(zhǔn)是大學(xué)生,如果當(dāng)年沒有吃壞肚子,如果他沒有看到餓殍遍野,也許天上會多只雄鷹,水里會多只蛟龍——而今,田里有了個圣賢。是看到饑餓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所以少年立志報家國。是為了家國長興民富足,所以少年氣永不墜。
我愿用生命灌稻田,換得禾下乘涼夢。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少年成了老少年。是朝晨七八點里下地,是午夜十一二點寫報告,一腔少年氣,伴稻香的綿長留在了每個金秋,留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里。
假如,少年氣有跡可循,我想答案就在稻田香里,如果你跑起來,說不定,還能感受到一股力量堅定地與你相擁。